close

三十多年前,師父剛出家時,孩子被教導師父是屬於大家的,不能再叫媽媽,要稱呼師父。還有師父的資源都是來自十方,他不能使用。以致後續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對師父的關懷總是拒之門外。

師父說:拒人也拒己,拒絕別人關愛,自己也感受不到愛,怎麼說呢?IMG_4712-1024x683.jpg

 

當你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堅定的拒絕,認為師父的錢是大眾的錢,你不能接受幫助,但是你不知道,只要是真正需要的人,師父也一樣會去幫助的。所以你可以接受,甚至師父還告訴你:將來你有辦法的時候,可以去幫助其他人,不一定要還給師父,取之於社會就回饋到社會就好了。

 

但是當你那麼樣一個堅決、堅定的拒絕的時候,你可能很難去接受到、去接到師父的關愛,或者是認識或感受到那份的愛。也許你認為要有戒律,即便我們的關係是母女仍要持戒。沒錯,持戒當然是需要的,但是智慧更需要。如果我們能夠打開智慧,就像剛剛師父所說的,將來就回饋給社會,去利益大眾,那不是更好嗎?

 

所以持戒也應該要有智慧,欣然接受,把你內在的愛也照顧,也引出來,也許你在那個當下覺得受到佛菩薩的照護,然後發願:有一天我有能力的時候,我一定要去照顧、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不是更好嗎?

 

我們可以把內在的這份愛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但前提是我們自己是否認識,是否懂得,才能給的出。

一直以來,我總是在陪伴、關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鼓勵對方要發願→去幫助那些跟你相同遭遇的人。

孩子,去接受、去感受,回饋給需要的人,首先要去認識到真正的關愛,靈性層次的自我覺察是真實深刻而有智慧的認識自己,當你認識到、當你感受到那份真實的愛,怎麼樣去關愛、去照顧、真實深刻而有智慧的認識自己所有一切的發生,就能夠感同身受,將來你也就能夠深刻的感受他人。

 

小時候,曾經聽說有很多很好的老師,會去幫助他的學生繳學費,甚至貧窮的學生沒有辦法來學校上課,老師也會到家裡去說服父母讓孩子來上學,後來這些孩子都成為非常有用的人。

所以師父也只是希望你能夠接受幫助之後有所成就去完成你需要完成的,可以去利益社會大眾這就夠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開心門 母親節
    全站熱搜

    開心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